甲魚精-P是由5000年來中國古書以及日本近20年來所極力推崇之中華鱉濃縮精煉而成。內含60%由俱有冬眠特性的中華鱉脂肪提煉成的甲魚油以及40%全中華鱉粉.
主要營養素:
1.內含18種胺基酸,其中8種為人體必須仰賴食物供給之必須胺基酸。
2. 礦物質-含豐富之磷、鈣、鐵。
3.維他命-含豐富之維他命A、B1、B2、E。
4.不飽和脂肪酸-內含11種重要脂肪酸,尤其富含W3不飽和脂肪酸系列EPA和DHA。
5.其他::葉酸、泛酸、磷脂質、以及正在研究中之活性酵素和荷爾蒙。
認識瞑眩反應:
藥到病所,藥力所致,療效所在有反應的地方即是那裡的經絡不通。反應=療效,得氣=得效療效是病人目的,瞑眩反應是療效的體現正確的心態和做法是:既來之則安之(順其自然,逆來順受,淡然處之,不可嚮往和追求) 也因此,《孟子‧滕文公》,趙岐注:「瞑眩,藥攻人疾,先使瞑眩、憒亂,乃得瘳愈也。」說明了瞑眩 反應,事實上是「好轉反應」。
《書經.說命篇上》曰:“若藥弗瞑眩,厥疾弗瘳”,意思是說,如服藥後不發生瞑眩(miàn
shiuàn)反應,就不能達到根治疾病的作用,其病不會痊癒(瘳chou)。這些用藥後的反應,又稱“好轉反應”,“調整反應”,“健康反應”,“免疫反應”,亦稱為“瞑眩反應”。是為了促進人體本能的自然痊癒能力,發揮臟腑細胞再生功能和經絡傳輸機能活化的效應,也是為了達到徹底根治的效果所必須的新陳代謝反應,必由之路,必然之事和必經過程。
中醫認為“好轉反應”是處方有效的證據,是合適的反應而非警告的反應,為因治療而凸顯出來,以自然治癒力為中心來治病,對細胞充分供給氧分和營養素,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。中醫甚至有“不起瞑眩,症狀不癒”的說法。“瞑眩反應”並非副作用,這是對人體各個器官進行有效調節所產生的一種現象。瞑眩的發生是在辨證無誤、處方恰當的前提下,伴隨著疾病的迅速趨愈而出現的一種治療反應(藥物正性作用)。其具有一過性症狀激劇,或出現與主治疾病無關的意外症狀,當屬機體潛能(正氣)借藥力相助與病邪抗爭並驅之於外的表現,其預後良好。如同大禹治水——捨防堵而採疏導,藉瞑眩反應將體內的致病因子與毒素儘量疏導排除,是將體內有毒物質排出而引發的有益生理現象。否則留存體內的致病因子或毒素未能徹底清除排出,縱然由其引發的疾病症狀表面上似乎已經壓制防堵而好轉,但終有一日再度復發,所謂“斬草不除根,春風吹又生”。
「瞑眩反應」本身就是一個精密完美的診斷、治療和觀察儀。病所、療效和預後全已在此(天生地設)!
治療期間,有可能在患處出現一些類似以前的症狀,但不會完全相同,或從未體驗過。而且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,高度生物智能化和生物自動化,依每人的耐受性自動調節其強度,需要時這些反應可以自動停止或減弱(如需見重要客人時流鼻涕會自動停止,需開車時手腳的疼痛亦會自動減少到可以忍受的程度),因人而異,老少咸宜。熬過即好,不需擔心。反應一般是原來曾有過的症狀在治療後反而感覺症狀加重,例如過敏性鼻炎,會出現噴嚏打得更多,清鼻涕也流的更多;原有的潛伏性的毛病或症狀現象,會更加的不適,如氣喘會喘得更厲害、患痛風者,局部疼痛會更加重、平常的暈眩會更暈……等。
這不是不良反應,也不是副作用!千萬別與西洋醫術的毒副作用相提並論(有些人怕反應怕難受,怕把病發出來,那就只能把病留著了)。
此乃方已對症,藥力所致的感覺,是對病患進行治療的感覺。類似於針灸的“得氣”(針灸時如能獲得酸麻脹痛的針感,中醫稱之為“得氣”,是激活恢復經絡的表現,表示已取得療效,痊癒已在其中。依照中醫理論,這個“氣”,是人體生命的能量,循經絡運行全身,運行不暢就會感覺不適或出現各種病症,針刺使之暢通,通則不痛),中藥也是相同的,當藥方對症,藥效達到病患之處,藥力發揮作用,與病患發生共振或共鳴,痊癒也在其中了……,這是中醫的極高境界。值得我們引以為傲,亦是我們設立網上醫院的依據之一。